济宁,是在山东省内与淄博齐名的传统工业城市,又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按照分管工业的济宁市副市长段修龙的话说,这类城市曾经意味着粗放型生产方式多、高科技含量与自主创新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据统计,过去,煤炭产业占济宁市工业利税的比重一度高达60%以上。然而,近年来济宁自觉摆脱资源依赖型的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思路,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调整、调优产业结构,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和煤化工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迅速崛起。不仅既有的传统产业得到延伸与提升,而且,高新技术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
农业创新———弱势产业“长”出新经济(略)
结构转型———“四大基地”撑起先进制造型经济(略)
“实现我市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促进主业和非煤产业全面发展。”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告诉记者,这就需要着力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形成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支柱产业格局,促进资源型经济向先进制造型经济转变。
兖矿集团与巴西CVRD公司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合资22.84亿元成立国际焦化公司。目前,国内坑口煤炭价格为290元/吨,而国际焦化生产的一级冶金煤价格高达1300元,煤炭到焦炭的一次转化,升值千元。不仅如此,兖矿集团还承担并实施了“高效集约化综放开采技术及关键装备研究”、“1000吨/日水煤浆气化工业化示范装备建设”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先后申请专利近20项,成为济宁市创新的典范。
目前,济宁市依托兖矿、里能集团、国际焦化等企业,研究开发煤液化、煤焦化、煤化工等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了煤炭深加工产业链条。该市已经组织一套班子积极向科技部申报国家及煤化工产业基地。
年产18万吨味精的菱花集团是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但从玉米到味精的生产流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料,一度是令人头疼的污染源。该企业与江南大学联手开发新技术,从浓污水中提取菌体蛋白、硫酸铵和脱盐液,不仅实现了废水零排放,而且利用提取的这些原料生产肥料,年增效益2437万元,是全国清洁生产的典范。菱花的快速健康与持续发展势头引来了日本天利株式会社、泰国正大集团、日本味之素、台湾立功等6家世界500强与之合作。其实,不只菱花集团成了国际化厂区,几乎世界上大个头的生物企业都落户济宁,再加上以鲁抗、胜利医药等企业为依托,研发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开发新型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创新药物和中药新品种,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已然崛起。
除此之外,济宁市还以山推工程机械公司、小松山推、中国重汽商务车等企业为依托,构建起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山推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日本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再创新,开发出国内最大功率的推土机SD42-3,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向缅甸输出自有技术。
济宁市还是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如意集团研究开发的塞洛菲尔系列、超高支特轻薄系列、形状记忆系列等一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组份毛精纺产品是建国以来同行业中获得的最高国家科技奖项。虽然中国纺织品在欧盟频遭反倾销,但由于如意集团毛纺产品科技含量高,并不在设限范围之内。据如意集团总裁邱栋介绍,在法国巴黎警服的面料与生产全球采购中,如意集团独家中标;不仅如此,从2003年开始,如意集团每年两次向欧盟发布最新流行面料、色彩趋势报告。 产业链条的拉长与延伸,科技的提升与带动,让济宁市的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这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高地,支撑起了先进制造型经济的雏形。
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渐成驱动力(略)
记者在济宁采访中得知一个重要数据,目前,济宁市煤炭和电力两项的产值加起来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都不足四成。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到今年7月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快步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增加到25.7%,名列全省第二。 “今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济宁建设成为科教优先发展、特色优势明显、引领作用突出、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对此,市委书记孙守刚非常乐观。 |